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推動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細化(專題深思)

鄭 路

2025年11月25日08:22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,要注重在科學化、精細化、智能化上下功夫。既要善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,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、耐心、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,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。”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《建議》提出:“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”“推進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現代化”。推動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細化,注重創新城市治理的理念、模式、手段,是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舉措,是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的必然要求,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、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方面。

  城市治理智慧化,就是以大數據、雲計算、物聯網等技術手段提升城市運行效率、公共服務質量和風險應對能力等,通過全域感知、智能研判和精准執行,讓城市具備動態響應與自我優化的能力。城市治理精細化,則是兼顧科學管理與人本關懷,通過將治理對象、流程、責任落到最小單元,使治理更具溫度、更加精細、更體現公平性,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城市治理智慧化和精細化兩者協同,有助於形成科學化、規范化、人性化的治理模式,推動城市治理更高效、更有序、更有溫度。

  智慧化和精細化協同,符合我國城市治理演進的內在邏輯。其一,城市治理的復雜性決定了必須以智慧化支撐精細化。現代城市是高度耦合的系統,涵蓋經濟運行、社會秩序、公共安全、生態環境等多維領域,依靠傳統治理模式難以應對高頻、突發、跨界等復雜治理難題。智慧化治理提供了多源數據、算法分析和動態反饋機制,能夠實現系統感知、精准研判和快速響應,為精細化治理提供技術支撐。其二,人民城市理念要求必須以精細化支撐智慧化。城市治理不僅要有技術高度,更要有溫度。技術進步的落腳點,在於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安全、便利、幸福的需求。精細化治理讓技術更好服務民生,使智慧化治理更有溫度。其三,為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,智慧化與精細化必須協同配合。在城市治理中,智慧化隻有納入精細化管理框架,才能防止算法濫用和數據歧視﹔精細化隻有依靠智慧化,才能實現科學決策與精准服務。二者協同配合,才能構建技術與制度互促、效率與公正兼具的現代治理秩序。因此,推動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細化,需要堅持系統思維、強化民生導向、促進社會協同,以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城市建設,探索基層治理精細化新路徑,推動城市治理增效。

  以數字化轉型提升系統治理能力。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《建議》提出:“堅持系統治理”“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”。當前,系統治理已進入以數據驅動、平台支撐、機制協同等為特征的新階段。要實現智慧化精細化治理,必須依靠數字化手段打破部門壁壘和信息孤島,構建城市智慧高效治理體系。要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,打造集約統一、數據融合、高效協同的城市數字底座,完善城市信息模型(CIM)平台,推進設施聯通、數據融通、平台互通、業務貫通,深化“一網統管”建設,增加“一網通辦”特色事項。建立健全基層報表“一數一源”“統採共用”機制,有序推進基層信息填報渠道整合,探索拓展信息社會化、自動化採集等新模式。比如,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依托“城市大腦”,整合超過45億條數據和244個圖層,實現人、物、地、事、組織的動態關聯﹔通過“城市大腦+12345熱線”體系,迅速響應群眾訴求﹔打造“生態網格”APP,減少基層30%的重復填報,讓數據多跑路、群眾少跑腿。

  更加注重以人為本,強化民生導向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做好城市工作,要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、改革發展新要求、人民群眾新期待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。”城市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推動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細化,最終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。要轉變城市發展理念,更加注重以人為本,助力民生服務精准普惠,使城市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。推動數據賦能網格管理、社區治理、志願服務和化解矛盾糾紛,提升社情民意實時感知與精准服務水平。利用數據分析精准識別群眾的公共服務需求,持續推動營造高品質城市生活空間。比如,上海市打造人民建議征集平台,讓群眾需求成為城市規劃的“源頭數據”,收集群眾關於城市建設、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建議,把更多群眾“金點子”轉化為利民惠民“金果子”。

  以協同共治實現社會善治。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《建議》提出:“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”“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,引導各方有序參與社會治理”。推動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細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,單靠某一方面力量很難實現,需要多方主體參與。必須在黨的領導下,堅持共建共治共享,建設人人有責、人人盡責、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,有效發揮不同主體的力量和優勢。堅持活力與秩序有機統一,以科學的管理方法、健全的保障機制、公平的參與制度,充分調動多方主體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、主動性和創造性。比如,北京市海澱區通過建立“大家商量著辦”議事協商機制,把群眾意見嵌入決策過程,凝聚政府、市場、社會、群眾等治理主體合力,引導越來越廣泛的治理主體參與基層事務,形成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,提升治理效能。

  (作者單位: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)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1月25日 09 版)

(責編:彭曉玲、彭靜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