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農行西藏分行三十年來發放涉農貸款兩千六百多億元

服務送到“家門口” 惠民暖到“心裡邊”

本報記者 鄧劍洋

2025年11月25日08:25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雅礱河谷,藏式新居,鱗次櫛比﹔古老藏戲,悅耳動聽。西藏山南市乃東區扎西曲登社區,一步一景,游人如織。

  31號民宿內,社區居民次仁忙個不停,“大部分房間都住上了游客。吃上‘文旅飯’,多增加一份收入。”

  辦民宿,投入不少。幾年前,次仁向農行山南分行申請貸款,開起了社區裡的首批民宿。“以前我大部分時間在外面打工,如今在家門口就能掙錢。”次仁說。靠著農行發放的貸款,他還裝修了民宿、給房間添置了新設施。

  金融活水,澆灌文旅產業茁壯成長。近年來,農行山南分行累計為扎西曲登社區111戶家庭發放貸款1000余萬元,在社區內設立金穗惠農通服務點,提供取款、轉賬等“家門口”金融業務。“現在社區有藏式民宿85戶,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.4萬元,日子越過越紅火。”扎西曲登社區黨總支書記巴桑次仁介紹。

  自1995年農行西藏分行成立以來,始終立足“農”字頭,讓金融服務跟著農牧民需求走、圍著鄉村發展轉。截至2025年9月末,農行西藏分行涉農貸款余額631億元,較2021年末增加160億元﹔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264億元,5年間翻了一番。

  金融產品不斷創新,更加精准滿足高原特色產業發展需求。

  在日喀則市白朗縣康桑農產品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線,青稞被加工成糌粑,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“金豆豆”。

  “做大青稞產業,離不開金融支持。”公司總經理扎西頓珠說,“我們累計申請貸款2650萬元,公司規模一點點變大,帶動了不少農戶積極參與青稞種植。”

  針對高原特色產業,創新推廣“青稞產業貸”“牦牛產業貸”“智慧畜牧貸”“鄉旅貸”等特色產品,農行西藏分行構建起覆蓋農牧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矩陣。目前,鄉村產業貸款余額478億元,推動青稞、牦牛肉加工等特色產業從“小散弱”走向規模化、專業化。

  優化金融服務,提升普惠金融質效。

  在位於拉薩市的西藏優格倉工貿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,工人忙碌作業,一盒盒成品藏香整齊排列。

  “優質的藏香對原材料要求很高,資金需求大。農行的貸款就像及時雨一樣,解決了后顧之憂。”公司負責人龍日江措說,“公司與農行合作了20多年,藏香產業不斷壯大,去年公司銷售額近2000萬元。”

  金融支持,為小微企業發展增添動力。農行西藏分行持續優化普惠金融服務體系,提供多層次、多樣化的普惠金融服務。截至2025年9月末,農行西藏分行民營企業貸款余額突破747億元,惠及36萬戶民營企業﹔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85億元,年增速長期保持在20%以上。

  流動金融服務車緩緩停靠,日喀則市薩迦縣賽貴村的農行“三農金融綜合服務站”前,村民索朗旺拉拿出農牧戶貸款証來到車前,咨詢貸款辦理流程。

  “流動金融服務車直接上門,太方便了。銀行能辦的業務,這裡也能辦,省得跑遠路。”索朗旺拉說。

  “創新服務形式,打通金融服務‘最后一公裡’,才能讓我們的服務更有溫度。”農行西藏日喀則吉定營業所主任格桑羅布說,“流動金融服務車和‘三農金融綜合服務站’等設施的投用,讓好服務從‘窗口’來到農牧民的‘家門口’。”

  近年來,農行西藏分行持續完善服務模式,金融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。截至9月末,農行西藏分行在鄉鎮地區設立網點365個,佔分行網點總數的七成﹔縣域以下惠農通服務點5528個,覆蓋自治區全部鄉鎮。依托23台流動金融服務車,為農牧民辦理業務1.4萬余筆。

  “30年來,農行西藏分行累計向西藏實體經濟投放貸款近7300億元,累計發放涉農貸款2600多億元。”農行西藏分行黨委委員、副行長羅布鬆拉說,“我們將始終與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,努力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,讓雪域高原的格桑花綻放得更加燦爛。”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1月25日 18 版)

(責編:彭曉玲、彭靜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